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策解读

《保定市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2-01-30 信息来源: 易县政府网 字体:

一、出台背景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市用水量的63%左右,是全市用水总量的“大头”,但全市节水灌溉面积比重偏低,灌溉用水效率还不高。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 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保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多次调度研究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以增强农业节水抗旱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实施地下水压采项目为牵引,大力推广综合节水配套技术,努力实现用更少的水生产更多的粮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节水农业工作部署,我们在征求了市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后,制定了《保定市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实施方案》,确保我市“十四五”期间加快节水农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二、目标要求
《方案》提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发展节水农业的力度,2021-2022年,在地下水超采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27.9万亩,压减地下水1674万立方米。2023-2025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113.7万亩以上,压减地下水6822万立方米以上。到“十四五”末,全市高效节水灌溉总规模达到140万亩以上,在地下水超采区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89以上,形成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体系,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政策措施
要进一步加强节水农业的关键是要加大现有政策的落实力度,持续强化机制创新,破解制约瓶颈,构建多元主体、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的发展格局。《方案》提出了5个 方面的举措措施:
一是要分类推进节水灌溉。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立足当地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水资源分布现状,结合农田状况、作物类别和种植习惯,因地制宜确定具体发展模式。
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种植区:以规模经营主体、托管服务组织为依托,大力发展浅埋滴灌,实现稳粮与节水“双赢”。 2022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9万亩,压减地下水1434万立方米,2023-2025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8.8万亩,压减地下水5928万立方米。
蔬菜种植区:设施蔬菜重点实施膜下滴灌;露地蔬菜重点实施滴灌、微喷灌,适度发展淋灌。2022年新增1.6万亩,压减地下水96万立方米,2023-2025年,新增11.8万亩,压减地下水708万立方米。
果树种植区:重点发展微喷灌和小管出流,适度发展膜下滴灌。2022年推广0.4万亩,压减地下水24万立方米,2023-2025年,新增推广3.1万亩,压减地下水186万立方米。
在棉花、中药材、花生、甘薯等耐旱作物种植区:推广膜下滴灌、地膜覆盖等节水技术措施,通过保护性耕作、深松耕、土壤改良,提高蓄水保水能力。
按照全省工作安排,在大中型灌区,开展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建设节水型、生态型灌区。
二是要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坚持因水布局、以水定产,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统筹考虑粮食安全与农业节水、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引进推广抗旱高效作物品种,压减高耗低效作物,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农业节水成果。
在地处黑龙港流域的博野县及其周边乡村,结合实施旱作雨养和季节性休耕,扩大苜蓿、高粱、谷子、甘薯、豆类等高效耐旱作物种植,到2022年种植面积发展0.3万亩,到2025年发展到1万亩。
在山前平原区,粮食作物推广节水专用品种,稳定面积、减少用水、提升品质,到2022年节水型优质强筋小麦发展到0.5万亩,到2025年发展到3万亩;蔬菜、水果发展节水设施栽培,推广高品质、节水特色品种及配套技术,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
同时,推进良种良法配套,综合运用工程、农艺和生物节水措施,集成推广水肥一体、蓄水保墒、集雨补灌、限水栽培、测墒灌溉、地膜覆盖等节水技术模式,按照省规划推进节水技术示范区建设。
三是要分级落实财政资金。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办字〔2021〕105号)要求,一是省市县按5:3:2比例(省财政直管县按省县5:5比例)安排奖补资金;二是小麦、玉米、蔬菜、果树高效节水灌溉年度补贴标准为:2022年每亩补贴200元,2023年每亩补贴150元,2024年每亩补贴100元,2025年每亩补贴50元。
市、县要将支持节水灌溉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更多适合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的信贷项目,解决资金瓶颈制约。鼓励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完善节水灌溉设施设备,提升农业节水灌溉综合水平。
四是要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推进节水设施生产企业、规模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程参与高效节水灌溉,探索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引导生产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
高效灌溉相关的农业项目,在购买服务和招投标设计中,中标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要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设立服务网点,提供节水灌溉设施安装、维护、使用等指导服务,负责节水管带以旧换新、回收再利用。
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将高效节水灌溉纳入托管服务范围,培育一批懂技术、精管理、会操作的农田灌溉队伍,确保节水设施设备高效使用。将节水设施覆盖率作为评选省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的重要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参评。
五是要完善税价管理机制。持续深化水价改革,加大农业用水经济调节力度,促进节水农业加速发展。按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统一安排,落实差别化税收政策,适时调整农业生产用水限额和农业超规定限额用水税额标准。
以县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按照灌溉用水定额,把指标细化分解到用水主体、落实到具体水源,明确水权,实行总量控制。
实行政府定价的大中型灌区,逐步提高用水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的井灌区,严格落实定额管理、超用加价制度,使节水灌溉成为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自觉行动。
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建立农业灌溉用水信息管理系统,井灌区推行“一井(泵)一表、一户一卡”,按水量收费;暂不具备安装用水计量设施条件的,实行“以电折水”,按电量收费。大中型灌区渠首及干支渠口门全部实现计量供水,新建、改扩建工程同步建设计量设施。
引导基层党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切实做好节水技术推广、设施维护、水费征收等工作。超额加价多征收的水费通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用于节水灌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实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原则上不增加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