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非遗传承】崔爱民:方寸石头上的砚雕人生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4日 信息来源:易县政府网字体:

河北省易县尉都乡孝村,是有名的“砚台村”,已有1800多年的砚台制作历史,村里大部分人都从事砚台雕刻。河北省易水砚非遗传承人、突出贡献技师崔爱民,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成为一代砚雕大师。
出生于砚台世家的崔爱民从小就痴迷于易砚雕刻,村里哪家师傅雕得好,他便跑到哪家学习。从13岁起,崔爱民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学习砚台雕刻技艺,坚定不移地踏上充满艰辛的艺术之路,成年后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从选石料、构思定型,到雕刻、打磨,对崔爱民来说,构思是他最痴迷的环节。砚雕石头种类不一、形态各异,要根据石头本身的形状,因材施艺、巧妙构思。从传统的山水、花鸟鱼虫,到后来屡获大奖的优秀作品,崔爱民从未停止过构思的脚步。
“这个作品的名字叫《匠心》,匠心就是一把刀刻在上边,就是体现的一种匠人精神。上边是砥砺前行,还有这个小印章是不忘初心,然后这是客户的一个收藏章,就是客户的名章,将来可以做上边儿。这个作品创作到完成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其实它不止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它在前期脑子里早就有这个思想,给这个作品去构图,包括选石料啊包括思想啊,都要融入到这个作品中来。”崔爱民介绍说。
2010年,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崔爱民回到易县,将公司的技术和资源带回家乡,搭建砚台制作和销售产业链,带动家乡更多砚台雕刻匠人致富,如今孝村和台坛村已有300余人跟着他学习易砚雕刻技艺。
在创作中,崔爱民还充分融入地方特色。家乡易县是燕下都遗址所在地,其出土的瓦当种类丰富、造型别致。为了雕刻出完美的独龙纹瓦当,崔爱民阅遍书籍,将整个燕下都的瓦当都研究至熟透。在雕刻过程中,他逐渐摸索出专属于自己的“独创工艺”,该工艺使石头上看不出雕刻痕迹,最大程度还原瓦当本身的美感,最终雕刻出惊世的独龙纹瓦当。
自2014年以来,《北魏石砚》《蒸蒸日上》《碎定茗香》等作品连年获奖。
目前崔爱民正着手成立易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整合砚台制作资源,改变村里制砚无规模、无体系的状态。基地成立后,制砚匠人可以集中进行砚台雕刻和学习交流,将极大提高易砚的品质,让工匠的价值得到最大化。
2022年,崔爱民获评“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称号。